本文作者:小旺

荣耀卖身联想,联想买荣耀

小旺 06-26 32
荣耀卖身联想,联想买荣耀摘要: 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一诗中出现两次“巴山夜雨”,是有意而为之吗?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一诗中出现两次“巴山夜雨”,是有意而为之吗?夜雨寄北唐代: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...
  1. 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一诗中出现两次“巴山夜雨”,是有意而为之吗?

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一诗中出现两次“巴山夜雨”,是有意而为之吗?

夜雨寄北

唐代:

李商隐
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
译:

你问啥时回来,还不知道呢。

巴山晚上下雨,池塘都涨满了。

啥时才能一起秉烛夜谈啊。

瞧,外面这雨下的!

也只有李义山才能把绝句写的这么缠绵。

这里其实是一种写作手法“以景结尾”。不是作者有意为之,是诗歌创作过程中正好需要

如元稹的《闻乐天授江州司马》:

残灯无焰影幢幢,此夕闻君谪九江

垂死病中惊坐起,暗风吹雨入寒窗

君问归期未有期

巴山夜雨涨秋池

何当共剪西窗烛

却话巴山夜雨时

此诗中两个巴山夜雨,叙述了作者远离故土的思乡和别后对妻子的思念之情。其全诗情景交融,寓情于景。此诗不失为思乡念妻之佳作。

《夜雨寄北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,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,写给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诗。此诗表达了诗人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,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。而这首诗里,出现了两次“巴山夜雨”,第一次是实写,巴山秋夜,大雨倾盆。第二次是虚写,想象与妻子团圆,“共剪西窗烛”时一起回忆巴山夜雨的情景。

荣耀卖身联想,联想买荣耀

夜雨寄北

唐代:李商隐
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
你问我何时才能回去?我还无法确定归期。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,雨水已涨满了秋池。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西窗下,一边剪烛一边谈心,那时我会对你说起,今晚在巴山听着绵绵的夜雨,我的心是多么的想你!

荣耀卖身联想,联想买荣耀

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”,第一次“巴山夜雨"是实写,巴山秋夜,大雨滂沱,池水涨满。此时此景,使身在异乡的李商隐倍感孤独。这淋漓不尽的秋雨,这盈盈的池水,都让诗人的心情难以平静,无法入眠,思念之情更甚。

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“,第二次”巴山夜雨"是虚写,是诗人想象夫妻团聚“共剪西窗烛”时,对妻子倾诉着今晚巴山夜雨时的思念。这句不着一个“情”字,却觉得字字含情,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。

让人叹息的是这良辰美景,都只是诗人内心向往,期盼的情景。这时才能体会到第一句的那一声“未有期”,是有多少的心酸和无奈。

而更让人心痛的是有人考证,认为此诗作于大中五年(公元851年)七月至九月间,而李商隐的妻子也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去世。在当时车马信件都慢的年代,很可能李商隐在遥想“共剪西窗烛”时,他的妻子已经过世了。那诗人第二次对"巴山夜雨"的虚写,在现实里再也没有落脚的机会。

那一声“君问归期 ...... 未有期” , 这时读来,更让人觉得多了一份沉重与心痛!

应是有意而为的。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实景,诗人眼前的景。第二个巴山夜雨,是幻境,在想象中能向妻子讲述巴山夜雨的时候一定就是和妻子相见,畅述相思之久,相思之苦的时候。当我们体会到同是巴山夜雨却有虚实之分时,相同的语句就不再有重复之感。

唐代诗人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:

七绝
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
李商隐(约813一约858),字义山,晚唐著名诗人。十岁丧父,与母过着清贫生活,十几岁便突显才华,后结识了白居易,令狐楚等前辈,并在令狐楚的帮助下考中了进士。结识令狐楚是李商隐成材的一大幸事,但也是其一生悲剧所在。因为老师令狐楚在李商隐考中进士后不久故去,这时李商隐也与其心爱的王氏结婚。而其岳父与其老师令狐楚分属李党牛党不同政治阵营,一段美好姻缘因此打上政治烙印,一边认为这是卖身投靠,一边认为是蛇鼠两端,两不认可,夹板老鼠两头受气,失去了政治上发展空间,纵然才华万丈也是枉然,一生连个带长字的芝麻官都没混上。

公元852年,李商隐应聘到四川东川节度使幕府中任职,不过就是些秘书工作,相当现在部队不带长字的参谋一类吧,有道是“参谋不带长,打屁都不响”,不仅地位低下,而且收入微薄。这时李商隐的妻儿与朋友大多在长安,四川在长安南部,本诗所以叫“寄北”。

本诗开始一问一答,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,我也不知道啊,巴山的夜雨正将秋天的池塘灌得满满的了。

为什么不能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呢?这反映了小人物的无奈,乱世中,小人物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,只能象飘萍一样随风漂泊。这跟后来的范仲淹《渔家傲》说的:“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”那个“归无计”完全不是一回事。范的“归无计”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建立东汉大将窦宪“燕然勒石”那样的功勋,怎好意思轻言思乡回去呢?范说的是悲壮,李说的是悲凉。

等到回去后与你坐在西窗下,共剪西窗蜡烛时,再给你说说巴山夜雨的故事吧!

律诗,特别是绝句,特别忌讳重复,李商隐作为晚唐一代大家,当然不会不知道。本诗却一反常态,用了两个“巴山夜雨”,当然不是巧合,肯定是有意为之。余以为,前一个巴山夜雨,是因为无法回答对方询问的归期,故意搪塞,顾左右而言他,推出个“巴山夜雨正涨着呢”,既然这样说了,那么回去后我再给你细说这“巴山夜雨”中包含的故事吧!

大师就是***,就能突破框框,大胆重复,反倒收到了跌宕起伏,婉转回旋,一叠三叹的好效果,亦成一传世之作,这在绝句中是绝无仅有的。


荣耀卖身联想,联想买荣耀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oerecruitmentug.com/post/2817.html发布于 06-26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