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沉迷于手机该怎么处理比较好-小孩沉迷于手机怎么办?
小孩玩手机上瘾,怎么办?
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教育,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,对孩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决定孩子的性格和习惯。如果孩子有不好的性格和习惯,父母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,看是不是有问题,如果孩子沉溺于手机,父母该自私办呢?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,手机也吸引着人们的关注,特别是许多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,让家长非常苦恼。
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,自己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,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,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,如果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也是不现实的,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,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好,比如每天玩半个小时,到时间就停止下来,这样孩子就不会上瘾了;很多孩子玩手机是因为缺少陪伴,感到孤独才把手机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,时间长了就沉溺于手机,父母要多对孩子进行陪护,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,让孩子把精力转移到兴趣爱好上来,多带孩子参加实体中的游乐场。
我是侯妈,专注教育十几年,大家可以关注我,有问题给我私信,我们一起讨论育儿问题。
其实孩子依赖手机,只是没有人陪伴他玩,只要你一直陪他玩游戏、给他讲故事、带他去户外、给他买玩具,他绝对不再对手机感兴趣。但你肯定做不到,因为你太忙了,你还要工作,刷微博,还要看剧,还要看综艺,你根本顾不上他,只是偶尔能瞥他一眼,然后就看到他在玩手机,然后就发牢骚,现在的小孩怎么就知道玩手机。
其实小孩子由于理解能力有限,加上识字不多,手机对他的吸引力很有限,他玩手机,是因为周围没有人或物和他进行有效的互动,手机好歹会回应他的触摸,但凡存在更有意思的互动,他会非常容易的放手机。
有空常陪孩子爬山,打各种球,下軍棋,象棋,跳棋,练毛筆字,钢筆字,拖地,洗碗,洗菜,做饭,练抬拳道,根据孩子爱好而陪,自然就远离手机,当然家长必須以身作则先别玩。
玩手机确实很容易上瘾,就拿我们大人来说了,每天除了上班,其他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玩手机,手机能提供的服务太多了,好看的视频,好玩的游戏大人有时候都很难控制自己,孩子的自控能力还不如大人呢,所以玩手机上瘾也比较正常,但是由于孩子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性,主要任务还是学习,玩手机上瘾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时间,而且网上的内容五花八门,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,想要孩子放下手机,父母也需要做出努力。
1.父母要以身作则
作为家长,我们必须要起到一个示范作用,以身作则,我们在孩子面前要放下自己手里的手机,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,你是什么样子,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子。
2.父母要多陪伴孩子
有的父母可能经常忙于工作,对孩子的生活很少过问,平时给给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,以为孩子就会很开心了,甚至有的父母怕孩子在身边吵闹,主动提出把手机给孩子玩玩,想让他们安静点,我身边就有些小朋友,四五岁就玩手机玩的6得飞起,看***,玩小游戏,我有时候也会说说,这么小就玩手机不好,网上内容比较杂乱,玩久了对眼睛也不好,家长也不以为然的,觉得没什么关系。父母平时有时间也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,看看,玩玩,做一些亲子互动,多一些交流沟通,多一些陪伴,我觉得情况会好些。可在评论下方留下你的观点哦,交流一下,嘻嘻。
家长您好,孩子经常玩手机,会引发很多问题,比如:视力受损、学习兴趣减弱、性格孤僻、注意力减退、影响睡眠等等,久而久之,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,需要尽快加以“根治”。
哲学上有句老话,叫“外因是条件,内因是动力”,就是说,孩子的外在行为都是在“特定条件之下,由内在的需要驱动的”。
我们从动力和条件2个方面看,孩子经常玩手机,是由以下5个原因造成的:
一是孩子正处于发育期,好奇心强,心智发展不成熟,造成自控力不足。由于自我约束没有完全建立,孩子的学习的持续性不强,在好奇心驱使下,孩子一旦手机游戏上手,由此形成的强烈的感官***和愉悦感,孩子无法用自身的控制力加以克服,时间长了,就造成了经常玩手机的情况发生。
二是孩子用手机上网课期间,没有形成手机使用规矩。这在客观上使手机长期在孩子手上,孩子有机会用手机“不务正业”玩游戏,加之家长失之于管控,造成孩子玩手机上瘾,经常离不开。
三是家长的示范效应,引导孩子的错误仿效。在成人世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工具,有时在家里,家长用手机的时间很长,忽略了家庭交流与分享,这在孩子眼里,玩手机比一切都重要、都好玩,当有机会拿到手机时,就会从开始的模仿进入到自觉并形成习惯。
四是家长不正确的管教方式造成孩子经常玩手机。有一类家长对孩子长期“宠溺”,无底限的“爱”,造成孩子一有需求,就满足,一不如意就哭闹,家长纠缠的没有办法,就“一个手机解决问题”,一了百了;还有一类家长经常简单粗暴,缺乏耐心说服,而是直接夺走手机在,造成孩子内心对玩手机“极大的稀缺感”,一有机会就玩个不停。
五是孩子的同学、玩伴之间对手机及手机游戏的交流。这种造成孩子“不会手机游戏会没的聊,就掉队了”的错误认知,玩手机,玩游戏就愈演愈烈。
综上所述:孩子经常玩手机,是由内在的“好奇”引导,“自控力不足推动”,家长的错误示范、不正确的管控以及孩子周围的不良影响造成的,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引导。
对于根治“孩子经常玩手机”问题,我给家长提一个“亲子行动5步走***”的建议,供您参考:
第1步:家长“管住双手,张开嘴巴”,逐步降低孩子“玩手机”的意愿。
家长要通过在家里减少“刷手机”的时间,在手机使用上,给孩子的当好榜样。家长只要回到家,就要有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把手机关到震动状态,告诉孩子:“一家人在一起比手机还重要。”然后,多陪孩子做作业、聊聊天、读读书,以此冲淡孩子“玩手机”的迫切感,让孩子感受到还有很多事情比“玩手机”更有趣,变相减少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,降低孩子“玩手机”的意愿度。
第2步:适时告知孩子“手机”的真面目,消除神秘感。
家长可以全面告知孩子关于手机的学习、工作和***功能,亲自示范手机的知识查询、新闻浏览以及游戏休闲,告诉孩子,手机和计算器、计算尺等学习用品本质上都一样,就是个工具,它不单可以玩游戏,还可以做很多事情,但是要有时间观念,不能耽误正事。
第3步:约定“玩手机”时间。可以跟孩子商定下午放学回家,先做作业,做完作业可以“玩手机”,每次10-30分钟,具体视作业多少,不能影响睡眠。
第4步:家长要严格提醒制度。家长一方面要提醒孩子“玩手机的时间到了”;当约定时间的闹钟响起后,家长要立即提醒“玩手机结束时间到了”。孩子如果耍赖,要以“说话要算数”为理由制止他;如果孩子的情绪受影响,可以适当延长,但以10分钟为期,不能妥协。这样做,让孩子“有了盼头”,也就降低了玩手机的“稀缺感”和“神秘感”,也就让玩手机这件事,跟刷牙洗脸一样,逐步正常化。
第5步: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建立新的兴趣爱好,逐步淡忘“玩手机”。
在“玩手机”正常化后,家长要适时带领孩子专门在原本“玩游戏”的时间,以“吃大餐”或“看电影”等对孩子足够有吸引力的活动,带领孩子到室外去,然后设计“偶遇或者路过”一些诸如:舞蹈、书画、音乐等培训机构,看一看孩子对哪个项目感兴趣,适时引导、学习,并在人前多多展示,逐步形成新的“兴奋点”,也就淡化了孩子对“玩手机”的兴趣。
总之,家长面对“孩子经常玩手机”问题时,要认真分析,制定可行措施,先行降低孩子“玩手机”的意愿,再逐步引导孩子建立规则,固定孩子“玩手机”的时间,使之“正常化”,最后实现用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替换掉“玩手机”的爱好,保证孩子健康成长。
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,希望可以给您一点启示。
我是老白嘚吧嘚,一个专注教培的耕耘者,点击关注我,可获得相关资料。
也可以在下方留言,我们深度交流,谢谢!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oerecruitmentug.com/post/7954.html发布于 10-19